网上炒股配资

如何开通杠杆股票 袁东明:为民营企业敢于投资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营造更好环境

如何开通杠杆股票 袁东明:为民营企业敢于投资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营造更好环境

  · 民营经济投融资新机遇 ·

  编者按 5月20日,我国第一部专门关于民营经济发展的基础性法律——《中华人民共和国民营经济促进法》正式施行。这部法律的出台,不仅为民营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法律保障,更在破解民营经济组织投资融资难题上迈出了关键一步,从支持民营经济组织参与国家重大战略和重大工程,到构建风险分担机制,全方位优化投融资环境。民营经济将迎来怎样的产业发展新机遇?在法治框架下,政银保三方如何协同破解贷款困局?股权融资又将为民营企业开辟怎样的突围路径?本期报道将深入剖析民营经济组织投融资的新变化与新趋势,探寻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全新动能。

  核心观点

  发展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,民营企业优势显著,且投资意愿高。应当优化市场准入和行业监管。加大共性技术供给和应用场景开放。推动优势民营企业大规模参与军事、太空、海洋等领域的技术产品供给。推动风险投资市场健康发展。

  ■袁东明

  《中华人民共和国民营经济促进法》第十六条指出,“支持民营经济组织在战略性新兴产业、未来产业等领域投资和创业。”培育发展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是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方向,是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、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。民营经济市场导向鲜明、风险偏好度高,具有创新动力足、变革精神强、经营机制灵活等特征,在技术迭代快、市场变化频繁、前景不确定性大的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中大有用武之地。

  我国民营经济经过四十多年的发展,已形成相当的规模,具备了发展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所需资本、人才和技术的坚实基础。特别是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后,越来越多的民营企业重视研发创新,据全国工商联统计,我国民营企业1000强2023年研发费用高达1.39万亿元,占全国企业研发经费支出的53.7%。同时,也有越来越多的民营企业投资布局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,在人工智能、新能源汽车、可再生能源、生物医药、人形机器人等领域,已涌现出一批具有较高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的企业,成为我国培育发展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的主要力量。

  显然,发展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,民营企业优势显著,且投资意愿高。要落实好“支持民营经济组织在战略性新兴产业、未来产业等领域投资和创业”的法律规定,关键是按照习近平总书记“扎扎实实落实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”的要求,为民营企业敢于投资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营造更好环境。

  首先,优化市场准入和行业监管。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是在企业不断探索和创新中成长的,在此过程中,政府监管容易出现“用旧制度管新事物”“新事物无规则可循”等问题,如低空经济、商业航天等就存在准入障碍多、规则不明晰、旧机制不适应新形势等情况,亟需调整优化。要完善市场准入负面清单与投资核准机制在实际操作中的一致性,避免一些新兴领域民营经济“准入不准投”,允许具备条件的民营企业按规定准投。积极开展新兴领域的区域试点、场景试点工作,及时总结试点经验,逐步形成适用于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的制度规则。在新兴领域建立与企业共同协商的跟踪监管机制,允许试错空间,避免“做大后禁业”,稳定民营企业投资新兴领域的预期。

  其次,加大共性技术供给和应用场景开放。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是新兴产业、未来产业发展的基本路径。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的早期技术供给具有公共性,民间投资或不愿投,或无能力投,需要政策引导,并加大国有部门和政府的投入力度。要在科技规划、科研资助、产品验证等方面出台专门支持早期技术发展的政策,形成国家和地方支持投资早期技术发展的合力。明确大型国企对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共性技术研发的战略责任,按照商业原则评估投资责任,强化国有经济对早期创新研发的支持及投入。各行业主管部门、国资监管部门、大型国企等单位,应定期向社会发布本领域科技创新应用场景“揭榜挂帅”目录,让创新技术有更多产业应用机会。完善创新型产品推广应用政策,推动优势民营企业大规模参与军事、太空、海洋等领域的技术产品供给。

  再次,推动风险投资市场健康发展。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投资风险高、回报周期长,传统信贷产品难以匹配,融资需求主要靠风险投资。近几年,我国风险投资波动明显,据相关机构统计,无论是投资总额还是投资次数,均不到高峰年度的一半。支持民营企业投资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,风险投资市场健康发展尤为关键。应多渠道拓宽风险投资资金来源,推动保险资金、社保基金等长期资本、耐心资本参与创业投资,激发民营企业、民营企业家及自然人等民间资本活力。鼓励地方围绕区域优势领域、大型国有企业围绕产业链上下游设立创投基金。优化国有创投基金的投资考核机制,推行全生命周期考核,允许单个项目的投资亏损,改变当前普遍存在的“明股实债”形式。大力发展股权转让、并购市场,支持更多具有硬核科技的企业首次上市,健全风险投资退出机制。

  (作者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企业研究所所长、党支部书记、研究员)

  总 监 制丨车海刚如何开通杠杆股票



Powered by 广州配资公司-网上炒股配资_网上正规实盘配资网站 @2013-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

Copyright Powered by站群 © 2009-2029 联华证券 版权所有